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热成像压铸铝合金散热器检测

热成像压铸铝合金散热器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8 14:23:05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热成像压铸铝合金散热器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热成像技术:压铸铝合金散热器内部缺陷的无损透视眼

在现代电子设备、动力电池和工业设备日益追求高性能和小型化的趋势下,散热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压铸铝合金因其优异的导热性(约150-180 W/m·K)、高比强度、良好的成形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成为制造精密复杂散热器的主流材料。然而,压铸工艺本身固有的特性——如高速金属液流动、快速冷却凝固——不可避免地可能引入气孔、缩孔、冷隔、裂纹以及内部结构疏松等缺陷。这些隐蔽的内部缺陷就如同散热器血管中的“血栓”,严重阻碍了热量的有效传导路径,导致局部高温热点,不仅显著降低散热效率,还可能引发设备过热失效甚至安全事故。

传统的检测手段,如目视检查、X射线探伤、超声波检测等,在面对散热器内部缺陷时各有局限。目视检查对表面下缺陷束手无策;X射线虽能透视内部结构,但设备昂贵、操作复杂且有辐射防护要求;超声波检测则对复杂几何形状的散热器耦合与信号解读要求极高。在此背景下,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以其非接触、全场、快速、直观的独特优势,成为评估压铸铝合金散热器结构完整性和导热均匀性的高效利器。

热成像检测的核心物理原理

热成像检测技术的根基在于热传导理论红外辐射定律。其核心过程可概括为:

  1. 热激励: 在散热器待检测面(通常是底面)施加可控的外部热源(如脉冲闪光灯、加热板、热风枪)。热量从加热面注入散热器本体。
  2. 热传导: 热量在散热器内部遵循傅里叶热传导定律,从加热面向散热鳍片方向扩散。这个扩散过程受到材料本身导热系数和内部结构的影响。
  3. 缺陷干扰: 当热流遇到气孔、缩松、裂纹等导热性能远低于基体铝材(缺陷处导热系数可能仅为1-10 W/m·K)的缺陷区域时,热流路径受阻,热量传导速率显著降低。这导致:
    • 在加热面侧(热激励面):缺陷上方区域温度下降或上升的速度慢于周围完好区域(取决于加热或冷却阶段)。
    • 在观测面侧(通常为鳍片面):缺陷对应区域温度上升的速度慢于完好区域(因为热量传递到该处被延迟了)。
  4. 红外辐射与成像: 红外热像仪通过高灵敏度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阵列,非接触地捕捉散热器观测面(鳍片面)发射的红外辐射。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物体辐射功率与绝对温度四次方成正比)和普朗克辐射定律,热像仪将接收到的辐射强度精确转换为温度值,并实时生成直观反映观测面温度分布的二维伪彩色热图(温度场)。
  5. 缺陷显现: 在热图上,导热路径受阻的区域(即缺陷位置)会表现为与周围完好像素区域存在显著温差的区域。通常在加热后的冷却阶段或加热过程中的特定时间点,缺陷区域会呈现为“冷斑”(温度较低)或“热斑”(温度较高,如果缺陷导致热流被迫绕行堆积),通过分析特定时刻的热图或热扩散随时间变化的序列(热波序列),即可清晰地识别出缺陷的位置、大小甚至轮廓。
 

压铸铝合金散热器热成像检测流程详解

  1. 前期准备:

    • 样品清洁: 彻底清除散热器表面(特别是观测面和加热面)的油污、灰尘、氧化层或其他涂层(除非该涂层具有已知且稳定的发射率)。表面洁净度直接影响红外测温精度。
    • 发射率设定与校准: 这是保证测温精度的最关键步骤。铝合金自然氧化表面的发射率通常在0.1-0.3之间,变化较大且通常偏低。必须:
      • 使用已知发射率的专用校准贴片(如高温胶带、哑光黑漆)粘贴在与散热器表面材质、温度相近的区域。
      • 利用热像仪的发射率校正功能,将该区域的实测温度调整至真实值(可用接触式测温仪辅助测量),从而反推出待测区域的准确发射率并输入热像仪。对于表面状态一致的散热器,可统一设定一个经过验证的发射率值。
    • 背景温度补偿: 测量并输入环境背景温度。
    • 温度范围与镜头选择: 预估散热器在加热过程中的最高温度,设定热像仪合适的温度量程(如0-150°C)。根据散热器尺寸选择镜头焦距,确保目标充满视场或达到所需分辨率。
  2. 热激励方式选择(依据缺陷类型和深度):

    • 瞬态(脉冲)热激励: (常用且高效)使用高能闪光灯阵列(能量范围通常几千焦耳)对散热器底面(安装面)进行毫秒级瞬时强加热。随后,利用热像仪高速录像(帧率可能高达上百Hz)记录鳍片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冷却过程)。这种方法对近表面浅层缺陷(<1-2mm)非常灵敏,可获取丰富的热扩散时序信息。
    • 锁相(调制)热激励: 使用周期性(正弦波、方波)加热源(如卤素灯、激光扫描、热风调制)加热底面。热像仪采集与激励频率同步的鳍片表面温度响应信号。通过分析响应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图(相对于激励源的延迟),可以提取不同深度层的热特性信息,对较深缺陷有一定探测能力;信噪比高,抗环境干扰能力强。
    • 阶梯(长脉冲)热激励: 使用加热板或热风枪对底面进行相对较长时间(几秒到几十秒)的持续加热,然后停止加热并记录鳍片面的冷却过程热像序列。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具有一定厚度或对深层缺陷的检测。
  3. 图像采集与处理:

    • 热像仪需稳定固定,对准散热器鳍片观测面。触发热激励装置(如闪光灯)并同步启动热像仪高速录像(对于瞬态法)。
    • 关键图像处理技术:
      • 时域分析: 观察整个加热后冷却(或加热)过程中特定时间点的热图,寻找异常温度区域。分析特定像素点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热历程曲线),对比正常区域与疑似缺陷区域的温升/温降速率差异。
      • 微分绝对对比度: 计算每个时刻热图上各像素点温度与参考区域(选定完好区域)平均温度的差值,得到更凸显缺陷的差分热图。
      • 峰值时间/热时间常数图: 计算观测面各像素点达到最高温度所需的时间(峰值时间),生成图像。缺陷区域因热传导慢,峰值时间通常更长。
      • 深度学习与AI辅助: 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采集到的热图像序列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标记缺陷位置和类型,提高检测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4. 缺陷识别与判读:

    • 结合热图序列、处理后的图像(如差分图、峰值时间图)和温度曲线,识别出热响应异常的区域。
    • 依据异常区域的大小、形状、温差幅度、在时序图中的演化特征(如出现时间、持续时间)等,判断缺陷的类型(如气孔群、大缩孔、裂纹)和严重程度(如影响散热的面积比例)。
    • 需要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结合散热器的设计结构(如鳍片厚度、基板厚度、内部腔道)和压铸工艺知识进行综合判断,避免将散热器本身结构特征(如薄壁区域、几何突变处)导致的正常热响应差异误判为缺陷。
 

热成像技术的显著优势与应用价值

  • 非接触无损: 无需耦合剂,不损伤样品,可在线或离线检测。
  • 全场直观: 一次性获取整个观测面的温度/热特性分布图,缺陷位置一目了然。
  • 快速高效: 单次检测时间通常只需几秒到几分钟(取决于激励方式和分析深度)。
  • 对导热不均高度敏感: 特别擅长检测降低局部导热性能的缺陷(气孔、缩松、分层)。
  • 适应复杂几何: 对具有复杂鳍片结构的散热器表面成像无障碍。
  • 量化评估: 可通过温差、热时间常数等参数对缺陷严重程度进行相对量化评估。
  • 结果可视化: 生成直观的热图报告,便于记录、存档和交流。
 

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 表面发射率依赖性: 测量精度高度依赖准确的发射率设置和稳定的表面状态。
  • 深度探测限制: 对深层(通常>几毫米)或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小面积缺陷检出能力有限。
  • 环境干扰: 环境温度波动、空气对流、辐射反射源会影响测量稳定性。需尽量在稳定环境中操作。
  • 缺陷类型分辨: 仅能反映热特性的差异,通常难以精确区分气孔、缩松、裂纹等具体物理缺陷类型,需结合其他手段或有经验判读。
  • 设备成本: 高性能热像仪及激励设备初始投入相对较高。
  • 操作者经验: 激励参数的设定、发射率校正、图像解读均需专业知识与经验积累。
 

结论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凭借其独特的物理机制和显著优势,为压铸铝合金散热器提供了一种高效、直观、非接触的内部缺陷检测和质量控制手段。它将肉眼不可见的散热器内部“热流通道”状态可视化,精准定位那些阻碍热量传递的“隐形杀手”——气孔、缩松等缺陷。通过对加热激励方式、图像采集策略和先进数据处理技术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热成像技术能够有效评估散热器的结构完整性、导热均匀性和潜在的质量风险,为提升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服务器等关键领域的散热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热像仪性能提升、激励技术优化以及人工智能图像分析算法的深度应用,热成像技术在散热器及更广泛的电子热管理领域的质量检测中,将展现出更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